走什么路,是一個人生選題,它關乎事業成敗、前途命運。走對路、不止步,行穩致遠、前途光明。入歧途、不思進,則行而不遠、必栽跟頭。古今一理。
《列子·說符》有個故事。楊朱鄰居丟羊,請眾人找之。楊朱不解問:“亡一羊,何追者之眾?”鄰人曰:“多歧路。”羊未找到,又問,曰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,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。”柳亞子曾作《讀史》詩“大錯無端鑄六州,亡羊歧路誤清流”,陳毅也留下“亡羊懼歧路,染絲悲墨子”警句。說明一個道理:人生道路復雜多變、誘惑諸多,易迷途失路而犯錯誤。
道以多歧亡羊,而人一旦走錯路,輕則栽跟頭,重則萬劫不復。作家柳青就說過: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、沒有岔道的。有些岔道口,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,事業上的岔道口,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,你走錯一步,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,也可以影響一生。面對人生中可能出現的諸多岔路口,須擦亮眼睛透過現象認清“廬山真面目”,避免入歧途后悔終生。
歧路誤人,且人非圣賢,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,經常面臨誘惑,特別是手握權柄之人更是圖謀不軌之人“圍獵”對象。《道德經》有言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,難得之貨令人行妨。”分析一些人入歧途過程,往往多有外部誘因推波助瀾的影子。故而凈化交往圈、朋友圈,遠離各種誘惑也是避免誤入歧途的一劑良藥。
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小說《鏡花緣》中有一個厲害的陣法,叫作“自誅陣”。此陣有四關,北名酉水,西名巴刀,東名才貝,南名無火,不設一兵一卒,那些見酒而醉、見色而淫、見財而貪、見氣而怒的,都無一例外命喪陣中。但意志堅強、操守堅定之人行之暢通無阻。小說雖以虛構為基,卻往往也是現實的真實寫照。由此不難得知,外因主要通過內因起作用,只要內心強大不為所驅,就能經得住誘惑、受得住“圍獵”。谷文昌一生廉潔奉公,干干凈凈做事,清清白白為官,從不給子女開后門;楊善洲“清廉,自上任時起;奉獻,直到最后一天”。他們手中有權,身邊不可能沒誘惑,但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、利為民所謀。反觀一些被查處的黨員干部,之所以走上邪路,主要原因還是黨性修養不夠、人品官德不純,“總開關”沒有擰緊。
古人云:“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《世說新語》里的周處“年少時,兇強俠氣,為鄉里所患”,當地百姓把他與為害多年的一蛟一虎并稱“三橫(三害)”,后改邪歸正,射虎殺蛟,傳為美談。所以,一個人一旦走錯路,要及時懸崖勒馬、迷途知返,頭撞南墻執迷不悟最是可悲。
干事創業,走什么路至關重要。既要選擇正確的路,更要沿著正確道路一直走下去。廣大黨員干部莫入歧路負初心,須始終保持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的趕考清醒,始終保持沖鋒姿態,信念如磐,矢志不渝。(楊濤)
|